中國女籃在熱身賽中以73-69險勝澳大利亞二隊,盡管贏球值得肯定,但比賽暴露出的3-4號搖擺人的配置問題,尤其是潘臻琦的低迷表現,成為賽后熱議焦點。
潘臻琦的困境:功能單一化與戰(zhàn)術地位下滑
數據層面的全面低迷
對陣澳大利亞的兩場比賽,潘臻琦場均僅得2分2籃板0助攻,投籃命中率不足20%,罰球命中率更是低至0%。本場替補出戰(zhàn)19分鐘,1中0、罰球2中0的數據,使其成為12人陣容中唯一未得分的球員。
進攻端,她缺乏自主進攻能力,依賴隊友喂球,但面對澳大利亞的強硬防守,接球后難以完成終結。防守端,雖具備身高和對抗優(yōu)勢,但移動速度偏慢,容易被對手通過擋拆或快速傳導球擺脫。
戰(zhàn)術地位的邊緣化
末節(jié)關鍵時刻,宮魯鳴選擇用張茹頂替4號位,而非潘臻琦。這一變化反映教練組對潘臻琦的信任度下降,轉而依賴張茹的機動性或羅欣棫的投射能力。
羅欣棫本場出戰(zhàn)25分鐘,三分球5中3砍下12分,其空間型4號位的打法與潘臻琦形成鮮明對比,進一步壓縮了后者的上場時間。
功能單一化的隱患
潘臻琦在國家隊的角色逐漸被定義為“藍領內線”,但其在籃板保護(場均2籃板)和護框(封蓋數據幾乎為零)方面的貢獻也未達預期。相比之下,黃思靜雖同樣以防守見長,但具備更好的策應能力和三分威脅(本場未出戰(zhàn),但此前熱身賽場均助攻2.3次)。
3-4號位戰(zhàn)術博弈:攻防平衡與陣容深度
宮魯鳴的戰(zhàn)術需求
中國女籃當前戰(zhàn)術體系下,4號位需承擔三大職能:
空間拉扯:為韓旭/張子宇的內線進攻創(chuàng)造空間(如羅欣棫的三分威脅)。防守換防:應對對手的擋拆和快速攻防轉換(如張茹的機動性)。二次進攻:利用身高優(yōu)勢拼搶前場籃板(如黃思靜的卡位意識)。
潘臻琦目前僅能勉強完成防守任務,進攻端幾乎為零貢獻,導致其戰(zhàn)術價值大幅降低。
競爭對手的對比
羅欣棫:本場三分球5中3,成為逆轉關鍵。其空間型打法完美契合現代籃球趨勢,且年齡優(yōu)勢(23歲)使其具備長期培養(yǎng)價值。張茹:雖身高不足(1.86米),但通過速度和對抗彌補,末節(jié)頂替4號位時成功限制澳大利亞的二次進攻。
相比之下,潘臻琦的“傳統(tǒng)內線”打法已與球隊戰(zhàn)術體系脫節(jié)。
大賽名單的取舍難題
帶潘臻琦的理由:作為經驗豐富的替補(29歲),其防守硬度和比賽氣質仍有一定價值,尤其在面對歐美強隊時,內線輪換深度至關重要。棄潘臻琦的理由:若其無法在進攻端提供幫助,僅靠防守難以占據12人名單中的一個席位,尤其是當羅欣棫、黃思靜、張茹已能覆蓋4號位多種需求時。
從宮魯鳴目前的用人排序上看,張茹、羅欣棫肯定是占據主要位置的,不知道是否還會給潘臻琦機會呢?
中國女籃險勝之夜,她卻笑不出來,2戰(zhàn)場均2+2+0,宮魯鳴已無耐心
女籃收官戰(zhàn)迎復仇良機,今日央視直播中澳二番戰(zhàn),宮魯鳴自有考量
同曦男籃祝賀林葳被G聯賽選中:少年志在四方,讓我們先從德州起航
能攻,能防,能串聯!中國女籃新核心球員浮出水面,可接班李夢了
轟最高15分!楊舒予助女籃復仇澳洲 她是宮魯鳴放棄李夢的底氣
能強吃歐美強人!被美媒看好能進NBA 單場34分小將潛力無限?
5勝1負!中國女籃“復仇”澳大利亞隊,一人立功,一環(huán)節(jié)仍是短板
中國女籃熱身賽5勝1負收官 宮魯鳴:亞洲杯爭取好成績
態(tài)度積極!遼籃內線大將休賽期努力訓練 本賽季幾乎被楊鳴棄用
林葳被NBA獨行俠下屬球隊選中
女籃熱身賽-楊舒予15分 中國女籃險勝澳大利亞
一張圖告訴你,湖人今夏為何在續(xù)約上“冷落”了詹姆斯